2025年6月是第 24 个 “安全生产月”,旨在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然而,在安全生产月的 6 月及紧随的 7 月,安全事故仍频发,各地连续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6月11日,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发生一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6月21日,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辽南纸制品厂发生一起较大中毒事故造成3死亡、2人受伤。
6月17日,上海市申长路869号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
7月2日,江西九江一污水提升泵站,2名外聘维修人员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不幸因中毒窒息身亡。
7月8日,成都市新津区五津街道五津长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开展污水井检测工作时,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事故,致3人死亡。
这些事故狠狠地敲响警钟: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暗藏,腐蚀催生的有毒气体、设备隐患从未离场。而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是,隐藏在事故背后的“隐形杀手”,可能与腐蚀密切相关。
一、悲剧背后的思考:腐蚀是如何“步步紧逼”的?
污水井、污水提升泵站、纸制品厂的集水池等这类有限空间,堪称“腐蚀重灾区”。污水/积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产生硫化氢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化合物,从而腐蚀管道或设备,侵蚀混凝土池体,钢筋裸露锈蚀,使结构稳定性大打折扣。
更为可怕的是,腐蚀过程中会持续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当浓度超过安全值,只需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夺走人的生命——以上事故的中毒窒息可能就源于此。
此外,腐蚀可能导致通风管道堵塞、气体检测设备失灵,更会让有限空间变成“致命陷阱”,让作业人员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险境。
二、有限空间作业内的腐蚀控制要做好,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1. 作业前:检测——摸清“腐蚀家底”
别急着开工!先彻底评估空间内的腐蚀状况:设备锈蚀程度、是否有腐蚀产物(如硫化亚铁)和有害气体浓度…… 用专业仪器检测,确保通风置换到位,尽量把残留的腐蚀性物质和有毒气体“赶尽杀绝”。
2. 作业中:通风——筑牢“防护铠甲”
防腐蚀装备不是摆设!防酸碱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等必须穿戴规范。同时,实时监测气体浓度,保持通风设备高效运转 —— 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让危险“趁虚而入”。
3. 作业后:清理修复——不留“安全隐患”
清理腐蚀产物、修复被腐蚀的管道或设备部件,看似收尾工作,实则是为下一次作业“铺路”,减少安全隐患。
三、法规红线不能碰,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已明确:企业若未做好有限空间辨识、审批流程、通风检测、防护装备配备等工作,将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的每一环节都连着生命。重视腐蚀防控,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唯有终结“运动式”管理,让防护扎根日常,方能筑牢生命防线。
编辑:小姜
发稿:协会秘书处
邮箱:gdaa2016@163.com